壓力不正常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故障現象 故障分析 排除方法 故障現象 故障分析 排除方法
沒有壓力 1.油泵吸不進油液
2.油液全部從溢流閥溢回油箱
3.液壓泵裝配不當,泵不工作
4.泵的定向控制裝置位置錯誤
5.液壓泵損壞
6.泵的驅動裝置扭斷 油箱加油、換過濾器等
調整溢流閥
修理或換
檢查控制裝置線路
換或修理
換、調整聯軸器 壓力不穩定 1.油液中有空氣
2.溢流閥內部磨損
3.蓄能器有缺陷或失掉壓力
4.泵、馬達、液壓缸磨損
5.油液被污染 排氣、堵漏、加油
修理或換
換或修理
修理或換
沖洗、換油

壓力偏低 1.減壓閥或溢流閥設定值過低
2.減壓閥或溢流閥損壞
3.油箱液面低
4.泵轉速過低
5.泵、馬達、液壓缸損壞、內泄大
6.回路或油路塊設計有誤 重新調整
修理或換
加油至標定高度
檢查原動機及控制
修理或換
重新設計、修改 壓力過高 1.溢流閥、減壓閥或卸荷閥失調
2.變量泵的變量機構不工作
3.溢流閥、減壓閥或卸荷閥損壞或堵塞 重新設定調整
修理或換
換、修理或清洗
流量不正常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故障現象 故障分析 排除方法 故障現象 故障分析 排除方法
沒有流量 1.參考表16-13沒有壓力時的分析
2.換向閥的電磁鐵松動、線圈短路
3.油液被污染,閥芯卡住
4.M、H型機能滑閥未換向
換或修理
沖洗、換油 流量過小 5.系統內泄漏嚴重
6.變量泵正常調解無效
7.管路沿程損失過大
8.泵、閥、缸及其他元件磨損 緊聯接、換密封
修理或換
管徑、提高壓力
換或修理
流量過小 1.流量控制裝置調整太低
2.溢流閥或卸荷閥壓力調得太低
3.旁路控制閥關閉不嚴
4.泵的容積效率下降 調高
調高
換閥、查控制線路
換新泵、排氣 流量過大 1.流量控制裝置調整過高
2.變量泵正常調節無效
3.檢查泵的型號和電動機轉數是否正確 調低
修理或換

組成部件
功能部件
液壓站是由泵裝置、集成塊或閥組合、油箱、電氣盒組合而成,各部件功用如下:
泵裝置——上裝有電機和油泵,它是液壓站的動力源,將機械能轉化為液壓油的動力能。
集成塊——是由液壓閥及通道體組合而成。它對液壓油實行方向、壓力、流量調節。
閥組合——是板式閥裝在立板上,板后管連接,與集成塊功能相同。
油箱——是鋼板焊的半封閉容器,上還裝有濾油網、空氣濾清器等,它用來儲油、油的冷卻及過濾。
電器盒——分兩種形式:一種設置外接引線的端子板;一種是配置了控制電器。
元器件
⑴電動機、齒輪泵——為液壓系統提供驅動力。
⑵電磁換向閥——控制液壓油流方向,改變油缸的運動方向。
⑶電磁溢流閥——防止整個液壓系統壓,相當于安全閥,保護油泵和油路系統的安全及保持液壓系統的壓力恒定。
⑷減壓閥——通過調節減壓閥可以滿足不同的工作機構需要不同工作壓力的要求,使二次油路壓力一次油路壓力。
⑸調速閥——對油路進行節流調速,可改變執行元件液壓缸的工作速度。
⑹液壓油過濾器——液壓站內有兩個濾油口。一個安裝在齒輪泵的吸油口處,以免吸入油箱液壓油中的顆粒等雜質。另一個裝在系統的液壓油輸送管路上,達到清除液壓油中的雜質,同時也可清除液壓油本身化學變化所產生的膠質、瀝青質、炭化的顆粒等。從而起到防止閥芯卡死、阻尼孔堵塞等故障發生。管路系統上設有壓差報警裝置,濾芯堵塞時,發出電訊號,此時應清洗或換濾芯。
⑺壓力表——用于顯示液壓站的工作壓力,以利于操作人員控制油壓。
⑻空氣過濾器——安裝在油箱上,有三重作用,一是防止空氣中的污染物質進入油箱;二是起換氣作用,避免油泵出現吸空現象;三是兼做液壓油補充口。
⑼油位計——安裝在油箱側面,顯示液壓油的液位。
⑽溫度表——有的油箱上裝有溫度表,顯示液壓油的溫度。
⑾聯接管路——輸送液壓驅動力,大部分用鋼管,也有用耐壓膠管。

液壓站 編輯詞條
B?添加義項
?
液壓站是由液壓泵、驅動用電動機、油箱、方向閥、節流閥、溢流閥等構成的液壓源裝置或包括控制閥在內的液壓裝置。按驅動裝置要求的流向、壓力和流量供油,適用于驅動裝置與液壓站分離的各種機械上,將液壓站與驅動裝置(油缸或馬達)用油管相連,液壓系統即可實現各種規定的動作。
http://www.zgcmj.cn